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35%,中國即將迎來動力電池“退役潮”。業內預計,到2030年僅磷酸鐵鋰電池退役量就將超過1.2 TWh。退役電池若不能妥善處理,不僅會造成電解液泄漏、重金屬擴散等環境問題,還會浪費鋰、鐵、磷等寶貴資源。因此,發展高效、綠色的磷酸鐵鋰電池回收技術已成為保障新能源產業鏈安全與實現“雙碳”目標的戰略選擇。
目前,行業主流的磷酸鐵鋰電池回收處理設備采用“先物理、后熱化學”的組合工藝,通過**氮氣封閉破碎→低溫干燥→重力分選→分解剝離→高溫熱解**五大核心步驟,構建起一條安全、高效、低排放的工業化產線,實現退役電池向高純度再生材料的綠色轉化。
1. 氮氣封閉破碎:安全破局,帶電作業
傳統破碎需預放電,耗時長、效率低,且存在電解液揮發、短路起火等風險。新一代鋰電池回收設備采用**氮氣封閉破碎系統**,在含氧量≤2%的惰性氣氛下,雙軸撕碎機可直接對帶電電池進行破碎,將整包電池一次性破碎至30–40 mm顆粒。
本質安全:氮氣隔絕氧氣,抑制電解液揮發與熱失控,避免起火爆炸;
高效作業:無需預放電,縮短流程,提升產線連續化能力;
保護活性材料:防止磷酸鐵鋰在空氣中氧化,為后續高純度回收奠定基礎。
2. 低溫干燥:除液控水,穩定物料
破碎后的電池碎片仍殘留少量電解液與水分,若直接進入熱解環節,易引發副反應、顆粒團聚。因此,系統設置**105–110 ℃低溫干燥單元**,采用熱風或真空方式快速脫除游離水與有機溶劑。
尾氣治理:干燥廢氣經冷凝+吸附單元回收電解液溶劑,實現VOCs零排放;
節能降耗:低溫熱源可利用熱解余熱,降低系統能耗;
提升分選效率:干燥后物料流動性好,利于后續篩分與重力分選。
3. 重力分選:多級協同,物盡其用
干燥后的物料為混合碎片,包含銅箔、鋁箔、黑粉(磷酸鐵鋰)、隔膜、鋼殼等。系統通過**磁選+風選+比重分選**組合工藝,實現多組分精準分離。
磁選: 鋼殼、鐵磁性雜質 | 強磁-弱磁兩段式,回收率≥99%
風選: 隔膜、塑料輕組分 | 離心氣流比重分選,效率≥98%
重力分選:銅箔、鋁箔、黑粉 | 利用密度差異,實現金屬富集
銅鋁回收率≥99%,可直接用于冶金或電池制造;
黑粉純度≥98%,為后續再生電池級磷酸鐵鋰提供原料保障;
全程負壓密閉,粉塵排放≤5 mg/m³,符合歐盟環保標準。
4. 分解剝離:機械-熱化學協同,解離極片
極片中的磷酸鐵鋰材料與鋁箔結合緊密,需通過**機械研磨+熱解剝離**實現高效解離。系統采用多級粉碎機將物料細化至毫米級,再進入高溫熱解爐,在400–600 ℃無氧環境下分解PVDF粘結劑。
機械剝離:研磨機控制粒徑至微米級,提升黑粉剝離率;
熱解輔助:分解有機粘結劑,使極粉與箔材徹底分離;
低耗高效:熱解熱能可回用于干燥環節,系統節能30%以上。
5. 高溫熱解:無害化處置,資源化再生
熱解是整套系統的“心臟”環節。旋轉式高溫熱解爐在無氧、控溫、控時條件下,實現電解液、隔膜、粘結劑等有機物的徹底分解。
有害物質去除率≥95%:六氟磷酸鋰、PVDF等分解為無害氣體;
尾氣治理達標:經“冷凝回收+RTO焚燒+噴淋+活性炭吸附”四級處理,VOCs凈化率≥99%;
保留金屬活性:鋰、鐵、磷等元素結構穩定,為再生材料提供高活性前驅體。
熱解后所得黑粉(磷酸鐵鋰)純度≥99.5%,經補鋰、再燒結后,克容量≥150 mAh/g,0.5C循環2000次容量保持率≥80%,可直接回用于動力電池或儲能電池制造。
從“城市礦山”到“城市寶藏”
磷酸鐵鋰電池回收處理設備通過**氮氣封閉破碎、低溫干燥、重力分選、分解剝離與高溫熱解**五大核心工藝,構建起一條安全、綠色、高效的資源化路徑:
安全:帶電破碎,零火災、零爆炸;
環保:VOCs零排放,粉塵≤5 mg/m³;
高效:銅鋁回收率≥99%,黑粉回收率≥98%;
高值:再生材料可直接用于電池再制造,單噸利潤超3000元。
在資源短缺與碳中和的雙重挑戰下,這一技術體系不僅解決了退役電池的環保難題,更通過**“生產-使用-回收-再生”**的閉環模式,讓廢舊磷酸鐵鋰電池真正成為“城市寶藏”,為我國新能源產業高質量、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