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產業的高速發展,鋰電池作為核心能源載體,其退役量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。據預測,2025年中國退役動力電池量將突破百萬噸級,如何安全、高效、環保地回收處理這些“城市礦山”,已成為關乎資源安全與環境保護的關鍵命題。在此背景下,綠捷環保憑借其創新的鋰電池回收處理設備——熱解爐、氣流分選機等核心裝備,構建起智能化、綠色化的熱解破碎分選生產線,為全國鋰電回收產業注入新動能,推動退役動力電池回收技術從“不成熟”邁向“成熟”,書寫鋰電池綠色循環的新篇章。
一、技術突破:破解回收難題,實現資源高值化
傳統廢舊鋰電池回收面臨多重挑戰:安全風險高(電池帶電破碎易引發爆炸)、回收效率低(金屬回收率不足95%)、污染問題突出(濕法冶金產生大量廢液)。綠捷設備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全面突破:
1. 帶電破碎技術:安全與效率的雙重革命
綠捷設備采用氮氣保護系統,在無氧環境下直接對三元鋰、磷酸鐵鋰等帶電電池進行破碎,規避了傳統放電環節的耗時與安全隱患。該技術不僅節省30%能耗,更將處理效率提升至傳統工藝的3倍,實現多類型電池的全兼容處理。
2. 熱解-分選一體化工藝:精準分離,資源高值化
- 中溫熱解:通過400-600℃低溫熱解,高效分解高沸點電解液及PVDF等粘結劑,削弱材料結合力,為后續分選奠定基礎。
- 氣流分選與智能分選:破碎后的物料進入氣流分選機,結合磁選、重力篩分及AI圖像識別技術,精準分離隔膜、極片、銅鋁等組分。銅回收率≥99%,鋁回收率≥98%,黑粉(含鋰、鈷、鎳)回收率超98%,純度達99.75%,可直接用于新電池生產,構建“電池-回收-再生”閉環。
3. 冷卻脫粉與黑粉回收:熱解后通過冷卻工藝使電池粉(黑粉)更易脫落,進一步提純鋰、鈷、鎳等核心金屬,回收純度較傳統工藝提升3個百分點,實現“變廢為寶”。
二、綠色設計:環保閉環,杜絕二次污染
綠捷設備以“零污染”為目標,構建全流程環保體系:
1. 負壓凈化系統:全封閉負壓作業杜絕粉塵泄漏,多級除塵(布袋除塵+旋風分離)確保粉塵排放≤5mg/m³,優于歐盟標準。
2. 尾氣處理:熱解廢氣經冷凝回收、活性炭吸附、RTO焚燒等多級凈化,VOCs去除率超95%,尾氣攜塵量較傳統工藝降低50%以上。
3. 資源循環利用:廢水經膜處理系統循環利用,固廢無害化處理,資源化率超98%。每處理1萬噸電池可減少鋰鈷礦產開采量60%,碳排放降低1.5萬噸,助力“雙碳”目標。
三、經濟與社會效益:賦能產業鏈,推動綠色轉型
1. 產業鏈協同:綠捷與寧德時代、比亞迪等頭部企業合作,構建“生產-使用-回收-再生”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,降低電池生產成本,保障供應鏈安全。
2. 經濟效益顯著:年處理5萬噸廢舊電池的目標下,回收的高純度鋰、鈷、鎳可直接供給產業鏈,節省原生礦開采成本,單噸處理收益增加2000-3000元,年創收超億元。
3. 社會效益:項目帶動當地就業,推動鋰電回收產業標準化、規模化發展,助力政策落地(如《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》)。
從“退役”到“重生”,綠捷開啟鋰電循環新篇章
綠捷鋰電池回收處理設備以技術創新破解了安全、效率與環保的三大行業痛點,將廢舊電池轉化為“城市礦山”,為鋰電回收產業注入新動能。在綠色經濟浪潮中,這一項目不僅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,更以“零污染”承諾守護生態環境,為新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“中國方案”。未來,隨著技術迭代與產業協同深化,綠捷將持續引領鋰電回收技術走向成熟,助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,書寫鋰電池“重生”的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