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國內首批磷酸鐵鋰動力電池迎來集中退役潮。某儲能電站一次性下線10噸方形鋁殼模組,急需一條“安全、高效、環保”的回收示范線。經過多輪技術比選,選用綠捷鋰電池回收處理設備“帶電破碎+低溫熱解”DCS智能成套裝備,在氮氣保護下實現“電未放完先破碎”,整條產線僅8小時即完成處置,產出黑粉8.1噸、銅粒0.85噸、鋁粒0.72噸,磁選殼體0.33噸,全過程零人工拆解、零廢水排放,再次驗證了規模化退役電池“城市礦山”的商業可行性。
二、工藝路線概覽
1. 帶電安全放電
• 電池無需預放電,直接裝入氮氣置換的密封滾筒,通過低導電率惰性鹽溶液+氮氣氣氛實現“邊破碎邊放電”,杜絕短路打火。
• DCS實時監控每支滾筒內溫度、電壓、氣體成分,O₂<2 %時自動開啟破碎程序。
2. 撕碎與低溫裂解
• 雙軸撕碎機將電池破碎至50 mm以下,混合物料進入低溫裂解爐(180 ℃,N₂保護)。
• 電解液中的碳酸酯類迅速汽化,經冷凝-吸附塔回收90 %以上有機溶劑,剩余不可冷凝氣體引入RTO焚燒。
3. 中溫熱解去除PVDF
• 物料轉運至450 ℃熱解爐,PVDF黏結劑斷鏈脫HF,隔膜、膠帶全部碳化。
• 熱解尾氣經二次燃燒+急冷+布袋+兩級堿洗,HF排放濃度<1 mg/Nm³,遠低于《大氣綜排》限值。
4. 多級分選
a) 篩分:3 mm滾筒篩先將黑粉(負極石墨+正極磷酸鐵鋰)與粗粒殼體分離;
b) 錘破+比重分選:粗粒經磁選除鐵后進入錘破,銅鋁延展性差異實現“銅重鋁輕”兩級氣流分選;
c) 研磨:進一步將殘余黑粉磨至200目以下,銅鋁純度≥96 %,可直接對外銷售。
5. 三廢治理
• 廢氣:RTO+SCR+二級堿洗,VOCs、HF、NOx全流程在線監測;
• 廢水:系統閉路循環,僅產生少量含氟渣,交由危廢中心固化穩定化;
• 固廢:磁性殼體經脫漆壓塊后返鋼企;尾渣經毒性浸出檢測,判定為一般固廢,可用于路基骨料。
三、智能化DCS系統亮點
• 全流程300+傳感器+AI算法,實現“一鍵啟停”、異常自學習停機;
• 數字孿生實時映射爐內溫度場、氣流場,提前30 s預警結焦風險;
• 批次追溯二維碼綁定,每袋黑粉可反向定位到原電池模組,滿足下游濕法廠商“溯源”需求。
四、經濟與環保效益
經濟性:按當前市價測算,10噸退役電池可創產值約32萬元,扣除運營與折舊成本,單噸凈利潤≈1200元,投資回收期2.3年。
環保性:相比傳統“放電-人工拆解”路線,CO₂減排約1.6 t,廢水減排100 %,廢渣減量65 %,真正實現了退役電池的“零填埋、高值化”。
五、行業展望
隨著300 Wh/kg以上磷酸鐵鋰電池進入退役周期,鋁殼結構占比將持續提升。綠捷“帶電破碎+中溫熱解”技術已迭代至第四代,單線年處理能力突破1萬噸,并可兼容三元、磷酸鐵鋰、鈉離子等多化學體系。下一步,團隊將引入微波輔助熱解,把PVDF脫除溫度降至380 ℃,能耗再降12 %,為“雙碳”戰略貢獻新的綠色動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