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捷設備以“帶電破碎—低溫熱解—智能分選”為核心工藝鏈,突破傳統回收技術瓶頸。帶電破碎技術采用氮氣保護系統,直接處理未放電電池,規避短路風險的同時提升效率30%;低溫熱解工藝在400-600℃環境下分解電解液與隔膜,金屬回收率超98%,黑粉純度達99%以上,可直接用于正極材料再生。智能分選系統通過磁選、重力篩分與AI圖像識別技術,實現銅、鋁、黑粉的精準分離,雜質鋁含量控制在1.5%以下,遠超《規范條件》中“電極粉料回收率≥98%、雜質鋁含量≤1.5%”的要求。
二、環保與安全:構建全鏈條閉環
綠捷鋰電池處理設備采用全封閉負壓作業環境,配合三級廢氣凈化(噴淋塔+活性炭吸附+RTO焚燒),確保VOCs去除率超95%,粉塵排放濃度低于5mg/m3,符合歐盟環保標準。熱解過程熱能循環利用率達90%,碳排放降低1.5萬噸/萬噸處理量。同時,設備配備氧含量、溫度、火焰傳感器與自動滅火裝置,實現“零事故”生產,滿足規范中對安全防護的嚴苛要求。
三、資源與環境協同效益
每處理1萬噸退役電池,綠捷設備可回收鋰、鈷、鎳等金屬超600噸,減少原生礦產開采量70%,緩解我國鋰資源對外依存度(超70%)的困境。黑粉的高純度回收直接降低電池生產成本30%,而電解液分解與重金屬固化技術有效避免土壤與水源污染,為“雙碳”目標提供產業支撐。
四、標準化引領與未來方向
綠捷鋰電池處理設備通過模塊化設計適配不同電池類型,年處理能力達2萬噸,并支持“回收—再生—制造”閉環。隨著固態電池等新技術的普及,其研發團隊已啟動固態電解質分離技術攻關,推動工藝迭代。政策層面,《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行動方案》的推進,將加速行業標準化與智能化融合,而綠捷設備的技術積累與合規實踐,為全球動力電池回收產業提供了可復制的中國方案。 動力電池回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從“綠色生產”到“綠色循環”的關鍵環節。綠捷設備以技術創新與標準響應,不僅提升了回收效率與資源利用率,更推動行業向規范化、低碳化轉型,為全球新能源轉型注入可持續動力。